为强化沪泽两地文化交流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7月22日,上海援疆指挥部泽普分指与泽普县人民政府牵头,由泽普县委宣传部承办,邀请上海戏剧学院文艺轻骑兵团队走进泽普县,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润疆项目系列活动。
京剧老师讲解京剧服装、角色
文化大讲堂中,上海戏剧学院文艺轻骑兵团队成员深入介绍了京剧发展史,从京剧的起源、发展历程到不同时期的特色,为现场人员徐徐展开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画卷。同时,对京剧服装、角色的细致讲解,让大家直观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。现场教唱环节更是点燃了大家对京剧的热情,亲身参与体验京剧韵味。
泽普县古勒巴格乡干部刘玉婷说:“通过这次上海援疆文化润疆的培训,我了解到了京剧是融合唱、念、做、打、手、眼、身法、步法的综合性艺术,一招一式,一腔一调都有讲究。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学习的机会,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魅力。”
展开剩余75%现场教唱京剧
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化妆造型师冷锐说:“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中国传统京剧舞台美术的内容,很高兴来到泽普,为大家分享这样的讲座,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大家,其实是我们文化援疆一直在做的事情,也是我们上海戏剧学院想传达的文艺精神。”
老师讲解旗袍之美
艺术工坊活动围绕旗袍之美展开,从民国时期的流行风尚,到现代的传承创新,上海戏剧学院文艺轻骑兵团队成员详细介绍旗袍的历史渊源、制作工艺、不同款式的特点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。随着讲解的深入,大家还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了旗袍布艺书签,对旗袍的喜爱之情愈发浓厚。
泽普县奎依巴格乡干部热娜古力·吐达洪说:“今天收获太大了,听老师讲了旗袍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,还了解到崇明土布背后的民俗文化,还动手用土布做出了旗袍书签,特别有成就感。我将把学到的东西带到乡里,让更多人看见老手艺的新模样,也能丰富咱们乡里的文化活动,让大家离这些传统文化再近些。”
大家在老师指导下制作旗袍布艺书签
上海戏剧学院舞台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董嘉颖说:“希望大家能够在手工的过程中收获新的灵感,然后我们也可以通过此次工作坊,更加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以及对我们海派文化的了解程度,以便我们日后能更好的进行文化润疆的活动,将我们的海派文化带到更多的地方去。”
上海戏剧学院文艺展演活动现场
当晚,上海戏剧学院文艺展演在第八中学拉开帷幕。京剧《梨花颂》、舞蹈《望》、木偶长绸、变脸《偶戏撷趣》、舞蹈《那年花开》、杖头木偶《牡丹亭·惊梦》、古典舞《云想霓裳》、提线木偶《钟馗醉酒》、民族舞蹈《羽化灵蛇》、提线木偶《青春梦》、音乐唱跳《青春舞曲》等节目轮番上演,节目涵盖京剧、舞蹈、木偶、变脸、音乐唱跳等多种艺术形式,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。京剧的婉转唱腔、舞蹈的灵动身姿、木偶的精巧操控以及变脸的奇妙变幻,在舞台上交织碰撞。无论是展现古典韵味的作品,还是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,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,引得观众席掌声与赞叹声不断。
现场观众刘楚翘说:“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们带来这么多好看的节目,就是想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艺术。看他们跳舞、唱戏的时候,我觉得心里特别亮,好像自己也跟着舞台上的光一起在飞。原来不同地方的艺术能这么和谐地放在一起,这种感觉太奇妙了。”
杖头木偶《牡丹亭·惊梦》
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学生王密宇说:“我们今天也感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情,我们也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专业特长,来服务文化润疆的项目,文化润疆的工作。”
此次系列活动以文化大讲堂、艺术工坊展、文艺展演的形式,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,融入家国情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,既有传统的中华文化元素,又有现代的时尚风格,二者完美融合,促进了沪疆两地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,生动展示了祖国繁荣发展和民族团结精神。
木偶长绸表演
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工作部(处)老师 张兴峰说:“海上来风、美美与共,上海戏剧学院文艺轻骑兵团队通过文艺展演、手工工作坊、文化大讲堂等活动,构建起沪疆两地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。”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