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挖掘机007
2025年二季度末,国内量化私募行业的百亿梯队名单迎来剧变。一份覆盖全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(AUM)图谱显示,曾稳居第一梯队的灵均投资已跌出“四大天王”之列,衍复、明泓、九坤、幻方取而代之,成为新的行业领跑者。这场看似寻常的排名更迭,实则折射出量化行业在策略迭代、规模管理与市场适应性等多重维度的深层博弈。
在2025年二季度的AUM统计中,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幻方量化的表现。这家以“只出不进”策略著称的头部机构,其管理规模仍坚守在600亿-700亿区间,与衍复、明泓、九坤共同构成新的第一梯队。据行业人士透露,幻方自2023年起逐步关闭新客户申购通道,专注于存量资金管理,其规模稳定性得益于成熟的策略迭代机制与严格的风险控制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灵均投资的“掉队”。这家曾常年占据量化私募前四的机构,此次被挤出第一梯队,落入500亿-600亿区间的第二梯队。多位渠道人士分析,灵均规模下滑可能与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策略表现波动有关。“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,灵均的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连续三个季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部分机构客户选择赎回。”某第三方销售平台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灵均旗下产品净赎回规模约30亿元。
新晋“四大”之一的衍复投资,其崛起轨迹颇具代表性。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机构,仅用六年时间便跻身行业顶端,管理规模突破600亿元。创始人高亢的履历成为其策略能力的隐形背书: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、北大物理系保送生、麻省理工学院双学位,曾任职于DRW Trading Group、Two Sigma等顶尖量化机构,拥有超10年全球策略研发经验。
衍复的策略特点在于“高频迭代+多因子覆盖”。据接近该公司的人士介绍,其团队每年投入超亿元用于算力升级,量化模型的更新频率保持在每周一次,远超行业平均的每月一次。2025年二季度,衍复宣布关闭中证500、中证1000等指数增强产品的新客户申购,这一决策被解读为“主动控制规模以维持策略有效性”。数据显示,其关闭申购前的三个月,相关产品净流入规模达45亿元,规模增速已接近策略承载上限。
在头部格局重塑的同时,腰部量化机构的梯队流动同样值得关注。2025年二季度,蒙玺投资、微观博易、千象资产等机构成功跨入100亿-150亿区间;进化论资产、龙旗科技等则晋级至150亿-200亿队列;世纪前沿资产更是突破300亿关口,成为行业中增速最快的机构之一。
千象资产的晋级路径颇具参考价值。这家专注于CTA(商品交易顾问)策略的机构,在2024年商品市场波动加剧期间表现突出。其管理的“千象宏观趋势1号”年内收益率达23.6%,远超同类产品12.8%的平均水平。据公司披露,其策略核心在于通过机器学习捕捉大宗商品的跨期套利机会,模型覆盖全球80余个期货品种,对黑色系、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尤为敏感。
龙旗科技则押注“AI+量化”的融合赛道。该公司2024年引入深度学习框架,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上市公司公告解读,构建了包含10万+文本特征的另类数据池。其“龙旗智选量化”产品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超额收益7.2%,吸引了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入场,规模三个月内增长25亿元。
对于晋级机构而言,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收益稳定性是共同挑战。世纪前沿资产在跨入300亿-400亿区间后,迅速调整策略布局:将原有的50%资金配置于高频策略,降至30%,同时增加中低频基本面量化的占比。“高频策略对资金容量敏感,当规模突破200亿后,必须通过策略多元化来分散风险。”该公司首席策略官在内部会议中表示。
2025年二季度,量化行业掀起一波“封盘”热潮,折射出机构对规模管理的审慎态度。除衍复外,宽德投资、睿郡资产等机构也相继调整募集节奏,引发市场对行业生态的关注。
宽德投资的“渠道募集节奏调整”颇具代表性。这家以中高频策略见长的机构,在2025年6月被曝计划全渠道封盘,随后公司澄清“无统一封盘计划,仅为阶段性调整”。但据渠道信息,其核心产品“宽德量化精选”已暂停新客户申购,该产品规模在二季度末达180亿元,较年初增长40%。“中高频策略的最优规模通常在150亿以内,超过这一阈值后,超额收益会明显衰减。”某券商资管部负责人分析。
睿郡资产的动作则体现了主观与量化的协同。该公司先是宣布董承非管理的主观产品封盘,随后创始人杜昌勇重启新产品发行,据悉新产品将采用“主观+量化”的复合策略,其中量化部分由前九坤基金核心成员负责搭建。这种模式试图结合主观投资的长期视角与量化策略的短期效率,在震荡市中寻找平衡。
在规模管理之外,技术迭代成为量化机构的核心竞争力。幻方量化尽管规模稳定,但在AI模型投入上持续加码,其2025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%,重点布局自然语言处理与另类数据挖掘。九坤则在量子计算领域与高校合作,尝试解决传统算力瓶颈下的因子挖掘效率问题。
行业数据显示,头部量化机构的研发投入占比已普遍超过15%,部分机构甚至达到20%。“当策略同质化加剧时,技术壁垒成为唯一护城河。”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公众号创始人表示,“2025年的竞争,本质上是数据处理能力与算法迭代速度的竞争。”
量化行业的快速发展,也面临着监管与市场的双重挑战。2025年二季度,证监会就“量化交易影响市场流动性”开展调研,引发行业对交易频率、持仓集中度等指标的关注。部分机构已提前调整策略,降低日内回转交易占比,增加中长期因子权重。
从市场环境看,2025年以来的震荡市对量化策略提出新要求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的平均超额收益为8.5%,较去年同期下降2.3个百分点。“波动率收窄导致趋势跟踪策略失效,迫使机构转向多因子融合与横截面分析。”明汯投资在中期策略报告中指出。
这场量化江湖的变局,既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,也是机构适应市场的自我革新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头部机构的更迭提醒我们:在这个技术驱动的领域,没有永恒的王者,只有不断进化的幸存者。而新“四大天王”能否延续优势,灵均等机构能否重回巅峰,将是未来一年量化行业的最大看点。
MACD金叉信号形成,这些股涨势不错!责任编辑:何俊熹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